世博:对“揩油”者说不
将近年底,申城世博氛围日渐浓郁,海宝的形象到处可见:陆家嘴(26.39,-0.54,-2.01%)中央绿地上的园艺海宝,东方明珠(10.61,-0.37,-3.37%)脚下的巨型活动广告海宝,公交地铁上移动电视里的动漫海宝,甚至连清洁洒水车上都印制了喜气洋洋的海宝。同样,在许多小店乃至街头,想要带一只海宝回家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可是,大家是否知道,一个可爱海宝的背后,却有一支努力维护世博知识产权和商标专利的队伍在进行着一场战争呢?
侨报世博记者/李颖妮 发自上海
真假海宝
当您在街头看到大大小小的海宝玩具,想买一个回家时,会第一时间想到检查一下它身上的防伪标记吗?
要知道,所有的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均带有专门的防伪标志。上海世博局只授权国内外一定的合格企业生产和销售带有上海世博会名称、会徽和吉祥物等世博会标志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些特许产品涵盖了玩具、服装、文具、礼品等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相关的行业领域。截至目前,特许产品经营企业有70家,上市特许产品3000多款,开设的特许零售店和专柜达300多个,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的47个城市。
而且,特许生产企业只能将特许产品销售给零售企业,不得另行转卖。因此,从未经授权者处购买的,以及不带有世博会防伪标志的所谓“世博产品”,都属于侵权产品。
世博门票
上海世博会门票正式发售以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销售点和销售电话。而这样一个大型的世界博览会,想要一天看遍绝无可能,花样繁多的优惠条件和门票种类又让人眼花缭乱,很多游客都有点“蒙”了。因此,在指定正规渠道购票就显得很必要了。
上海世博会门票设个人票和团队票两大类共9种。截至目前,中国境内门票销售指定代理商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交通银行(8.29,-0.24,-2.81%)和中国邮政4家,确定中国境外门票销售总代理或代理商15家,全国各地的世博游指定旅行社38家。为配合世博会门票和世博团队游的销售,上海世博局还专门设计了上海世博会票务标志,授权给门票销售机构在上海世博会门票推广和销售中使用。
上海世博第一案
2005年7月,上海工商部门查处了上海第一例侵犯世博会标志专有权的案件。在“上海世博第一案”中,上海弘辉房地产开发公司搭上海世博会“便车”宣传其开发的楼盘。该公司在其售房广告、楼盘名称、宣传横幅、工地围墙等各种宣传载体上擅自使用上海世博会的名称、主题词和申办徽标,并将其销售楼盘取世博会的谐音,命名为“士博汇-弘辉名苑”,严重损害了世博会申办机构和组织机构的合法权益。
而世博会标志的正常使用分上海世博局的自行使用和授权他人使用两种情况。例如,就赞助企业而言,上海世博会共有全球合作伙伴13家,高级赞助商13家,项目赞助商18家,涉及了众多行业。这些赞助企业在为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出钱出力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使用世博会标志进行企业营销和市场推广的权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合作伙伴和高级赞助商所享有的使用世博会标志进行营销推广的权利具有行业排他性质。在授权行业领域,上海世博局不会再授予其他同业竞争企业使用世博会标志。
记者手记
知识产权,一直是西方某些国家和媒体指责非难中国时喜欢紧紧揪住不放的“小辫子”。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主办权和相关知识产权是中国人好不容易奋斗得来的。但我们却看到,形形色色的“世博热线”,真真假假的海宝玩具,五花八门的网站宣传,早已攻占了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为此,2009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在上海专门举办高级别的“全国工商系统商标战略暨世博会标志保护培训班”,并在11月20日特别召开“上海世博会标志保护新闻发布会”,以宣告中国政府部门、各相关组织机构与新闻媒体界保护世博会知识产权的决心。
生意难做,物价上涨,老百姓的事情说来都情有可原。但“台上唱戏,底下拆台”的事情我们不能做,因为归根结底,是“坍自己的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阿拉要做好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