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对融资平台贷款终于祭出重拳。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现场检查”六步走工作安排接近尾声之时,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权重系数、五级分类规则终于在近日敲定。
风险权重系数方面,相比于一般贷款,监管层大幅调高了部分平台贷的风险权重,这将重创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再融资之后,稍微舒缓的资本充足率神经再次承压。
监管层在平台贷五级分类上也毫不手软:贷款项目自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融资平台贷款,至少应归为次级类;不足80%的,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消耗数百亿资本金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层要求金融机构应按现金流覆盖比例划分的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计算资本充足率贷款风险权重。其中,全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00%;基本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40%;半覆盖类风险权重为250%;无覆盖类风险权重为300%。
风险权重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起关键作用。简言之,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值,各类风险资产与其风险权重的乘数之和构成了公式的分母项。
风险权重比例越高,公式中分母一项数值越大,相应资本充足率就越低。一般而言,普通贷款风险权重为100%,质量较好的贷款会适当降低。例如,个人房贷按揭的风险权重为50%。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第一类,融资平台中项目现金流能够覆盖偿还本息的贷款约有2万亿元,占比27%;第二类为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靠第二还款来源覆盖本息的贷款,有4万亿元左右,约占50%;第三类为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的贷款,占比23%,约1.7万亿元。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0.6万亿元,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6%,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
若以6月末的数据为基准,假定第一类平台贷风险权重为100%;第二类150%;第三类300%,再假定银行业资产加权风险系数为60%,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分析师测算,新规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下降0.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下降1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下降1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意味着消耗了银行数百亿资本金。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有诸多不精确之处,但相关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会太大。新规对资本充足率的冲击将十分巨大。
事实上,在银行业本身对于平台贷的研判却颇为乐观的背景之下,银监会通过调整平台贷风险权重,倒逼银行主动化解风险也不失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