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政协委员热议城市管理

政协委员热议城市管理

  • 时间:2021-04-07 23:52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城市化是把双刃剑。人们一方面尽享着城市文明带来的各种方便,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城市化带来的生态压力。“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对于崇尚“天人合一”的国人来讲,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樊篱

      近年来,由城市环境问题引发的公众事件时有发生,从“厦门PC事件”到最近的广东番禺“垃圾门”事件,都在表明,市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着越来越深的关切。如何让城市拥抱绿色,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垃圾困境

      新闻背景:因为家门口要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广东番禺市民通过万人签名、戴口罩抗议、质疑专家等途径表达自己的呼声,由此也引发了媒体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大规模关注。

      垃圾围城,已是众多城市面临的困境。这是一组庞大的数据:中国每年产生垃圾近1.6亿吨,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全国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围。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一份由1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的提案引发关注。提案关切的是个案——位于北京东部的高安屯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

      剖析个案,固然有为民鼓与呼的现实意义,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提醒人们对长远的注意。在列举了这个处理中心的种种污染现象后,委员们提出了应对措施。比如“环保部门应督促处理中心建立开放、透明的监测机制,公开焚烧烟气排放污染物浓度数据,与市、区环保部门实施联网在线监测,并在厂界外侧显著位置设置电子公示牌,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并邀请国家环保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进行抽查监督。”

      委员们还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回应处理中心周边居民的情况反映,提出群众满意的实施方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有媒体注意到,广东番禺这起由市民自身利益受到威胁而引发的事件,正在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演进。市民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及减排,使环保深入人心并成为日常行为,才能赋予番禺“垃圾门”事件以更深远的意义。

      垃圾问题没有完美的处理方式,与其把精力放在讨论是焚烧还是填埋上,倒不如把目光更多地从末端治理转向前端管理。今年两会上,杨利霞和王立东委员共同提出提案,强烈关注垃圾分类问题。

      为什么垃圾分类喊了多年,收效甚微?提案分析指出,尽管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中心安装了先进的生活垃圾拣选和分类设备,然而在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区,直接与生活垃圾丢弃者接触的垃圾回收站的建设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未分类时的水平。

      显然,政府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管理和服务并不令人满意。提案对比英国等工业化国家的服务型政府为公民所设计的垃圾回收政策,提出了对策:一是升级和更新垃圾处理箱,升级后的回收箱应针对加速城市化后居民生活垃圾而设计,满足分类明显、使用方便卫生的特点。二是为居民提供分类的可回收垃圾处理袋和分类信息,比如英国政府免费提供了回收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垃圾的“绿箱子”,可提高回收和分类的利用率。三是提供规范化管理和高质量服务。

      提案指出,更为重要的是,由公共财政创造的“分类、回收”服务的供给和便利的服务,必然会引发居民“分类、回收”的需求,而这一良性循环不仅是政府—公民双赢的政策,更是顺应了“绿色,回收,环保”的全球趋势。

      绿色城市

      新闻背景:陕西各地将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在景观建设中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形成城市森林生态。

      与此相对应的是,生态效益更加明显的城市森林建设受到追捧,“草坪热”逐渐消退。有分析指出,城市绿化建设正经历从只重绿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向更加注重生态的发展模式转化。

      什么是生态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上海市政协委员陈先进在谈到生态世博时说:人类创造了城市,在城市中各种文化得以相遇、交流,各种经济因素得以汇聚,并转化为生产力。但不可否认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生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说拥挤、污染、犯罪、冲突等。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和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因此,所谓的生态世博就是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使和谐城市的理想得以实现。

      显然,许多城市离生态城市的目标还很远。最典型的感受是,绿化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花园广场、精品绿地越来越多,但城市居民仍觉得离自然越来越远。

      有分析指出,绿地建设绝不仅仅是栽树种草以增加更多绿色那么简单,而是着眼于形成一个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在内并具有生态还原功能的区域性生态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近年来一直呼吁中国城市要发展“大园林业”。在郭松海眼中,“大园林业”是一个产业,即通过培植、经营和管理树木为城市居民生存、生活服务和城市建设服务的行业。

      郭松海指出,应充分利用我国的林木资源,经科学选择、培植,并与灌木、藤本等植物搭配组合,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生态系统,丰富城市园林景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 “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而现实是,许多城市随意更换树木,到处是千篇一律的所谓“新潮小乔木”。

      “中国是世界上围墙最多的国家。”郭松海设想,要以“万里绿墙”逐步取代“万里砖墙”。作为经济学家,他算了一笔账:“绿墙”占地少,省料省钱,可节约造价10%左右;还可以绿化、美化市容,发挥其生态功能。因此,他建议在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应明确在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周围,一般情况下不得再修建砖墙。

  • 视频主讲律师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