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拾金不昧何时不再尴尬? 

拾金不昧何时不再尴尬? 

  • 时间:2021-04-07 23:51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昨天下午,在汉中门大街5路底站附近,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就没有捡起钱,而是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12月9日《扬子晚报》)

      两小伙不捡钱的心态可以理解。近期就有两件事让人刻骨铭心:一是重庆有位低保人员,选择用脚踩住一扎现金的方式等待失主。失主非但不领情,反而质问他“我那另外一万块钱在哪里?”——很快,失主从自己衣兜找到另外那一万元现金。二是淮安市有位卖豆饼老太反被失主告上法庭,认为她没有如数交还现金。有鉴于此,他们很担心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干脆不捡钱,守在路边等警察。

      路不拾遗,拾金不昧,可谓是一种传统美德。不知从何时起,做这类好事却渐渐变得尴尬起来。是拾金者的不诚,还是失主的不义?似乎一时难以说清。不过,透过这些尴尬,我们一方面看到人们物权意识的强化;另一方面,也感受到诚信意识的缺失。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道德归道德,法律归法律。确实,从道德层面看,卖豆饼的老太成被告着实让人心寒,以后谁还敢做好事啊?!但如果换个角度,按照《物权法》的有关精神,我们也应该尊重丢钱的失主讨要自己财物的权利。

      失主缘何动辄误解甚至怀疑“拾金”者?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环境因素,商品经济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在物欲横流中,“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在一些人看来,拾金不昧那是过去的事,现今谁不为金钱所动?二是主观因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然自己爱财如命,别人也不例外。三是现实因素,在我们周围,确实还存在少数拾金而昧的现象,加之对弱势群体抱有一种偏见,喜欢从门缝里看人,这也就难怪尴尬之事会迭出了。

      倘若从根子上找原因,这一切恐怕与某些人的诚信缺失有关。拾金不昧本身就是一种讲诚信的表现。按理,失主应该感激、感恩才是,可反遭失主误解和怀疑,这种对拾金者的不尊重、不信任、不理解,不是凸显出一种不诚信么?因此,与其说两小伙不捡钱等警察,倒不如说他们是在盼望呼唤诚信的回归。

      孔子曰: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只要做到诚信,就能感动他人,取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增进彼此间的团结和友谊。现实的种种迹象表明,建设精神文明,要十分注重诚信道德机制的构建。只有让诚信之风吹遍大地,吹到人们的心坎里,那种拾金不昧被误解、老人跌倒怕搀扶等怪现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避免。

  • 视频主讲律师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