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物权法》实施状况探察:“公共利益”下的蛋

《物权法》实施状况探察:“公共利益”下的蛋

  • 时间:2021-04-07 23:32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中国新闻网  自2007年10月1日至今,《物权法》已经实施快两年了。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自2007年8月30公布也已近两年。两个法律中均明确规定,城市房屋拆迁若非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地方政府不能介入拆迁,而将采取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议拆迁的形式。

      但在城市化急剧扩张的前提下,这个规定无疑大大压缩了地方政府介入拆迁的权力空间。拆迁人若与被拆迁人自主协商,拆迁速度必然降低,开发商付出的成本必然提高,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益必然下降。

      因此,即便是在《物权法》颁布实施近两年之后,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依然难产,各种假“公共利益”之名而行的商业开发项目,依然在地方政府的或默许或事后低调处理中频频出现。在《物权法》实施近两年后的今天,本刊对“公共利益”之名下的种种问题检视,显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原因无他,只有在尊重了每一公民的财产权利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才具有真正的发展动力。

      “公共利益”下的蛋——《物权法》实施状况探察

      本刊特约撰稿/王家敏

      “当时的搬迁完全出于对政府的信任。”海淀区人大代表温惠玲铺开“真假”两份图纸,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我家房子根本不在市规划委批准拆迁的范围内。”

      7月20日,在温惠玲被拆房子的土地上,新建的羽毛球馆已经封顶。

      “公益性拆迁”

      2009年7月3日,海淀区法院正式受理温惠玲提起的诉讼,其诉状称,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涉嫌假借“奥运环境整治”的公益目的,在西洼村“城中村”拆迁项目中,变造图纸,非法扩大拆迁范围,欺骗住户签署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温惠玲,现年54岁,海淀区人大代表,原住海淀区东升乡清河村朱房西洼(这一带被住户称为西洼村)19号。

      北京市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则是主管海淀区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的政府职能部门。

      2006年4月20日,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印发《致居民的一封信》,温惠玲等162产权户被告知在拆迁范围内。该信称,“根据市、区政府的要求,海淀区西洼村被列为‘城中村’整治拆迁项目,土地用途将改为市政道路与市政绿化,并由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

      信后附有一份标题为“新北京、新奥运、新海淀”的宣传图纸,温惠玲、王胜元、郑清龙等住户看到自家房屋确实在西洼村拆迁红线内。

      西洼村南邻北京北五环,东北侧是北京体育大学。北五环是2008北京奥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路线,北京体育大学是奥运会训练场馆之一。按照奥运场馆周边环境整治的要求,海淀区政府将该村列入了2006年度城中村环境整治项目。

      2006年5月,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海淀区2006年度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京政地【2006】49号),同意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实施“北京体育大学西南侧西洼村城中村环境整治”工程,使用土地65.24亩,其中17.42亩属于市政道路用地,47.82亩属于市政绿化用地。

      5月25日,海淀区建委核发了《房屋拆迁许可证》(京建海拆许字【2006】第76号)。

      5月27日,动迁开始。温惠玲作为区人大代表,认为环境整治是为了奥运,还对住户做了拆迁动员。

      6月30日,作为第一批拆迁住户,温惠玲与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签订住宅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协议,获得拆迁补偿每平方米5600余元。

      7月2日搬离当天,温惠玲居住了20余年的老屋即被拆除。

      温惠玲的房子拆迁之后,是她长达近三年的对于安置房的不安和催促。

      北京市曾公开宣布,对环境整治公益拆迁项目的拆迁户,配售经济适用房。温惠玲多次催促海淀区市政管委,希望安置房源能得以落实。

      “我是人大代表,老百姓都找我,政府说了话就得兑现。”温惠玲在海淀区人代会上多次问询,直到今年3月,141户被拆迁户房源才有了眉目。

      因公益性拆迁,温惠玲等住户获得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机会。但戏剧化的是,在催促过程中温惠玲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其中11户被拆房屋的土地,并未用于公益目的。

  • 视频主讲律师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