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遏制高房价面临的挑战

遏制高房价面临的挑战

  • 时间:2021-04-07 23:47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专家认为,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明确提出的是“遏制”,力度明显重于“抑制”,更狠于“稳定”。(12月15日《郑州晚报》)

      高房价不会轻易“低下头”

      笔者以为,中央政府从宏观方向上调控把握,前提意义固然不言而喻,但是,宏观调控能否按预定设想奏效,还有着很大变数。因此,通过具体的政策之手,让效果不偏离调控的预期,恐怕将是更重要的任务。就可以预见的综合影响,笔者以为从“抑制”到“遏制”的战略调整,真正体现到房价上,还会遇到以下挑战。

      挑战一,滞后效应。已被批准的项目该建还是要建,而现有楼盘尤其是高档楼盘,在调整政策的烘托之下,反会成为稀缺品,价格极有可能不降反升。

      挑战二,遏制房价的考核目标被边缘化。挤干房地产市场泡沫,把虚高的房价通过调控政策压下来,政府本该义不容辞。但是,此项工作因为参照点、参照物的相对模糊,因此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来说,考核目标均不易确定。

      挑战三,“经营”内趋与民生分量不易摆正。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只要有利可图,民生住房的土地供应量及“地段含金量”就不易保证。

      挑战四,分配投入越来越大。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政策房都会成为稀缺商品。从现在防不胜防的资格造假、木马控制摇号等难题来看,分配环节的公共投入也会越来越大。这对于政府的公益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负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平衡具有较强的惯性,打破这种平衡殊为不易,所以房价的下跌,未必如想象的那么容易。马龙生

      副部级买不起房的现实尴尬

      中国的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存在,未来一年房价到底会不会降?这些问题我们几乎无法找到答案,但在12月13日的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我们首次听到这样一个清晰的声音: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明确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存在泡沫,造成泡沫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炒地和社会资金炒房,而且地方政府和某些专家希望泡沫存在,这样他们才有钱花。他们甚至还不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观点。

      副部级高官说了真话,点了权力炒房和吹大泡沫的死穴又能如何?现代中国,缺的可不是广厦千万间,而是价高买房难。如果说当年杜甫还有面对茅屋而梦想广厦的愿景,现代人只有望楼兴叹的无奈。相比杜甫时代广厦奇缺的缺憾,现代人面对的却是房源充裕但无权居住的困扰。

      贺铿的话并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揭示真相,提升民意。如他所言:“肯定有人骂(自己),但是我相信十三亿当中有十二亿半是拥护的。”这就足够了,如果13亿国人中有12.5亿人和贺铿观点一致,宏观意义上的房市调整就是必然,就是公共正义。国务院14日出台的“国四条”,已经凸显调控房市的政策走向。张敬伟

      别让“幸福感”淹没在“自我担保”中

      虽然住房消费也是消费,也可以带来民生的改善、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消费是以削减和抑制国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为代价的。

      前不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撰文指出:我们无法依靠没有“幸福感”的消费增长。要想使国民消费的“幸福感”不再被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自我担保”所淹没,政府就必须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国民在这些方面的经济负担,消除国民消费的种种后顾之忧,使我国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 视频主讲律师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