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暴力拆迁命案轻判 "指导性"何在

暴力拆迁命案轻判 "指导性"何在

  • 时间:2021-04-08 00:07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这种同态复仇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当“杀人犯”——28岁的张剑走出法庭,重获自由的一刹那,迎接他的却是公众的一片“叫好”声。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当面对不速之客多次强行拆迁,面对不明身份者入室殴打,面对家人被胁迫威胁时,家住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东兴街道办事处长青社区的张剑拔出了水果刀,致一强拆者当场死亡。之后,张剑的房子被夷为平地,盖起了名为“山水人家”的豪华别墅群。近日,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其为防卫过当,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多年来饱受诟病的非法强制拆迁问题,在这个悲情故事里被进一步演绎得淋漓尽致。

      轻判合情合理,符合宽严相济

      在公众对暴力拆迁深恶痛绝的语境中,可以想像舆论会本能地站到哪一方。多数人都义愤填膺、旗帜鲜明地站到了“杀人者”张剑一方,赞成这一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称“城市底层的弱势群体面对一群强盗所能做的仅仅就是这样了”。本案判决结果再次打破了命案不判缓刑的司法惯例,引来舆论欢呼。相关专家也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本溪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作为“指导性案例”。

      《新京报》社论认为,对一起命案而言,“判三缓五”当然算是轻刑。从司法角度来看,张剑为保护家庭、个人免受不法侵害,采取自卫措施,应当算是正当防卫,但在此过程中致人死亡则属过当,此外,本案属于拆迁过程中的民事纠纷,被害人本人亦有过错,再加上张剑系投案自首,主观恶性不强,不具有人身危险性,法院从轻裁判显得合情合理,也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旨。

      舆论还联想起80多年前在异域的一起判决。1926年,美国黑人亨利·史威特枪杀骚扰其住宅的白人一案,法官最终作出了无罪判决,这一判决确立了美国“住宅不受侵害”以及“公民在家中行使无限防卫权”的法律准则。《现代快报》刊文认为,在保护被拆迁者的合法权益方面,美国的“亨利·史威特案”值得借鉴。强拆无疑侵犯了被拆迁者的住宅权等私权,因此,法律是应该保护他们的。这不仅是保护被拆迁者,也是为了不再出现强拆者被刺死这样的悲剧,毕竟,在暴力张扬的强拆中,强拆者其实也是恶的牺牲品。

      开发商也该在被告席上

      张剑最终被判处缓刑,当然对非法拆迁者有震慑作用,但对他一人的追诉,并不能最终遏制暴力、非法拆迁的泛滥。

      千龙网评论用感性的笔触,描绘了悲情故事的结局:血案发生后,张剑其祖辈居住的房屋并没因血腥味的弥漫而得以保全,照拆不误。曾经的喋血之地,耸立起的是“山水人家”的豪华别墅群,真是令人五味杂陈。

      综合本案的全部情况来看,一个令人遗憾的地方还在于,虽然司法机关对张剑的防卫过当行为进行了刑事判罚,但“张剑案”还缺一个被告。《南方日报》文章道明个中缘由:暴力拆迁本身是违法的,类似该案的暴力拆迁,不仅仅涉嫌违法,而且多涉嫌暴力犯罪。但对开发商方面反复、多次的非法入宅行为,却未见有侦查和审判。要知道,这些非法入宅行为,恰恰是引发血案的直接原因。

      以该案始,如果涉嫌暴力拆迁的事件可以立案,并获得较为公正的判决,这将从根本上扭转征地过程中的违法暴力行径,也可以更好地避免死亡悲剧。

      公民私权理当保护

      遥想《物权法》出台之时,万众欢腾,群情激昂。诸如“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等法谚也由此在公众之中得到普及。但财产权的保障并不因物权法的出台而得以终极解决。

      网友笑侃:美国有加里森敢死队,中国有强力拆敢死队。我们的强力拆敢死队,对老百姓都敢玩真刀真枪,事后则理直气壮,你真没处讲理。因此公众对张剑案的期待就是:成为我国保护公民私权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

      张剑案也许还称不上是我国公民权利保障历程中的里程碑,但我们希望它能牢固地充当一块法治进程中的奠基石。当公民权利遭到侵害时,公权力能够及时介入排除这种侵害;当权利已经遭到侵害后,公权力能够为受害人提供一条畅通的救济管道。

      并非鼓励以暴易暴

      值得提醒的是,“张剑案”的判决虽有作为“指导性案例”的价值,但这一“指导性”,不应该是对防卫过当进行过于宽泛的解读。

      《新京报》社论就指出,拆迁方“打人、砸东西、扒房”,都够得上“不法侵害”,张剑有权予以抵抗,但是,只要拆迁方的“侵害”没有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构成严重暴力犯罪的程度,张剑的抵抗行为仍应以不损及侵害方的生命为限,不能适用“无限防卫权”。如果动辄鼓励公民使用“无限防卫权”,将使正当防卫行为失去程度限制,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更重要的是,张剑被轻判,并不能最终遏制暴力、非法拆迁的泛滥。对那些非法侵入张剑住宅者,对那些肆意扒房、打人者,如果司法机关都能以非法侵扰住宅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才能真正震慑黑恶势力。只有细密法网、平等适用,才能增强民众对法治的信心。(刘晶瑶)

  • 视频主讲律师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