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物权法 > 物权动态 > 大厦命名背后是否隐藏利益

大厦命名背后是否隐藏利益

  • 时间:2021-04-07 23:49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盖幢大楼就敢叫“城”,楼根本不靠山却叫“山庄”,不足10层高的楼也能称“大厦”,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但这种现象在辽宁省沈阳市即将消失。12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沈阳市地名管理办法》,首次对建筑物和建筑群命名作出严格限定(12月13日《深圳晚报》)。

      不过是5、6层楼高,却号称大厦,消费者笑了;而由政府出面郑重其事地强制规定,楼层达到17层以上(含17层)或者高度达50米以上(含50米)或者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高层建筑物或者大型楼宇,才能叫做“大厦、大楼、商厦”,全国人民笑了。

      我并非一味地反对“17层以上的建筑物才能叫做‘大厦’”之类的规定,相反,我认为,对于街道等与公众有关的地名,有一个相对的标准是个好事。我反对的是强制,反对政府针对公众命名权的强制。

      在这种强制后面,我隐隐地看到部门利益的影子。根据《办法》规定,市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全市地名工作规划和地名总体规划;审核、审批地名的命名、更名、废止……”把命名权抓在自己手中,就对企业有了控制力。“17层以上为大厦”不仅是简单的对于“大厦”理解问题,更涉及部门利益问题。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不懈地建设一个权力有限的法治政府,所以上述行为应当引起警惕。

  • 视频主讲律师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