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动态 > 高校破产危机倒逼教育品质提升

高校破产危机倒逼教育品质提升

  • 时间:2021-04-08 21:18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对记者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

      我更愿意用“收缩”这样的词来代替“破产”。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会“破产”,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则是一种收缩。这种收缩有学校经营不善、金资链断裂等原因,但总体而言是生源不足,对劣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会大幅减少,导致“空校危机”。

      高校收缩的原因之一,顾校长已经讲了,是因为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这可以找到有力的数据支持。学者薛涌在一篇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文章里有一个数据,说去年大学考生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下降:和2008年相比,山东省考生总数减少约8万人,河南省考生总数减少2.9万人,上海市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约2万人,河北省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了1.63万人。

      中国高校收缩势所必然的另一原因,是中国高校面临着教育全球一体化的冲击,现有的可供给中国高校录取的生源,有一部分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分流了。虽然我们还没有不读中国大学而直接到国外留学的具体人数的统计,但就目前国内一些较好的高中直接开设国际班为外国高校培养留学生来看,数目应该不小,而且还会呈现上升趋势,这还不包括那些家庭条件好、早早被送到国外读书的孩子。

      一方面是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减少,一方面是外国优质教育市场的冲击,两面夹击,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一部分竞争力差的高校必然要退出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忧虑的是,来自世界教育市场的冲击,很可能让中国高校发生“马太效应”——优质的学生被国外优质教育市场抢走,国内高校的学生质量普遍下降,质量下降又导致吸引不到优质学生,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目前,高等教育普及率还不到10%。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理论上讲,中国高等教育供不应求,高校不会收缩,但毕竟高等教育不等于义务教育,它更像一种投资,投资者投不投资,很大程度要考虑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如果投资收益小于投资成本,比如现在一些大学生花了大量的成本读出来后只能当“蚁族”,就会产生“读书无用论”、“读书亏本论”,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缓和中国高校收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过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使之不仅对本国人有吸引力,同时还能吸引外国人,这也是从短缺教育迈向优质教育的必然。然而,这又何其之难,当我们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病: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教育产业化或变相产业化越演越烈,大学中的铺张浪费严重、债务累累,官本位越来越严重……真是难以生出乐观来。

  • 视频主讲律师
  • 推 荐 图 文
  •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高校破产危机倒逼教育品质提升>>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