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动态 > 高校破产危机绝不是一个“死咒”

高校破产危机绝不是一个“死咒”

  • 时间:2021-04-08 21:18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对记者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中国青年报》3月24日)

      高校倒闭,这不仅不是危言耸听,而且是正在发生着的事实。2009年8月25日,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内的上海经贸学院,宣布学校不再续办,正式拉开了中国高校的“倒闭之门”。2009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本来能容纳6万学生的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今年冷冷清清,只招到3万名学生,招生数锐减四至五成,甚至有的大学人去楼空。加上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的事实,高校面临的破产危机将越来越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破产并不是解不开的死咒。毕竟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过30%,全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才达到8200万,高等教育普及率还不到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将我国高等教育2020年的战略目标也仅仅定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目前都已经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美国早在19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超过了50%,北欧国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更是超过了该地人口的45%。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每年把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1%,至少50年内高校在理论上不缺生源。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人们有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高等教育的自由。高等教育对个人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投资的范畴,只有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的时候,人们才会选择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在未来,除了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的公益性质,降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之外,我们靠什么来吸引人们去接受高等教育呢?

      首先,“打铁需要自身硬”,需要高校自己做出努力,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德性、有思想、有特色、能创新的高校,要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本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告别了“短缺教育”阶段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进入“优质教育”阶段,质量问题成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高校来说,这里的质量,是全面的质量,包括德性、思想、特色、创新的综合质量,要让一个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而发生质变。没有质量保证,高校必将失去吸引力。

      其次,需要政府畅通社会流动的渠道,使人才能够人尽其用,使人才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更容易实现由低向高的代际垂直社会流动。国际经验表明,高等教育是实现由低向高的代际垂直社会流动的最便捷途径。然而,目前在我国,并非如此。据学者调查,城市“蚁族”中50%以上来自农村,20%来自县级市,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蚁族”不足7%(《中国青年报》3月22日)。这说明什么,说明高等教育并没有改变“贫二代”的命运,说明我国的社会流动机制不正常。如果不畅通社会流动渠道,高等教育的巨额投资,只能使自己更加贫困,那么,不仅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会降低,而且会对“读书无用论”推波助澜。

      危机,危险中有机遇。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中间的危险何在,机遇何在,怎样抓住机遇,减少危险,是值得每一所高校思考的问题,是值得政府揣摩的问题,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能回避的问题。

  • 视频主讲律师
  • 推 荐 图 文
  •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高校破产危机绝不是一个“死咒”>>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