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法 > 婚姻动态 > 夫妻离婚从“离”财到理财

夫妻离婚从“离”财到理财

  • 时间:2020-01-07 16:57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离婚后需要妥善打理各自的资产。 (CFP图)

      1 清点家庭财产,友好协商分割资产

      2 完善个人保障,为子女准备教育费

      3 离婚后,妥善打理各自的流动资产    

      感情破裂本是一件一拍两散的简单事情,一旦牵扯到家产分割,却成为一个需要上法庭打官司的复杂问题,“离婚理财”也因此成了流行词汇。

      那么,普通夫妻离婚时该如何分割财产呢?离婚后又该如何科学理财呢?

      我们从两位中年人士的离婚案例说起……

      相关案例:

      董先生与方女士均45岁上下,结婚14年,现因感情破裂,预备离婚。董先生在外资企业当工程师,年薪约10万元,另有2万~4万元的年底分红。

      方女士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会计师,年薪5.8万元,基本保险齐全。 有一个女儿13岁,在读中学,协商决定跟方女士生活。

      家庭财产:

      董先生名下丰田汽车一辆,车龄6年。

      董先生婚前购置85平方米越秀区住宅一处,但婚后还剩10万元没有供完,婚后分5年供清。现价80万元。

      2人婚后共同购置的海珠区110平方米住宅一处,但仍差2年才供完,月供2000元上下,现由方女士支付。现价值120万元。3年之前,方女士由从化老家继承的一套房产,价值20万元。

      方女士名下银行存款34万元,董先生名下股票市值11万元、基金约10万元。除去家具电器外,结婚时共同购置黄金珠宝首饰合计3万元人民币。

      离婚前:清点家庭财产并分割资产

      双方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财产清点,建议两人共同搜集夫妻财产的有关凭证,存折、银行卡、股票等账号、房产协议、购车协议缺一不可,防止对方转移或隐匿财产。

      目前来看,家庭总资产为298万元;理论上来说,分割财产后,两人应各保留140万~150万元资产。

      对资产进行分割

      对现有财产,应仔细辨别是属于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我国《婚姻法》规定,一旦离婚,如无特别协议,婚后购买的房产、汽车、股票都将“对半而分”。

      在对家庭资产分配时,建议夫妻在不违背平均分配共有财产的大原则下,尽可能照顾女性以及子女的需求,如表1所示。

      离婚后:先完善保障再考虑投资

      1.完善自身保障:

      离婚后董先生和方女士风险承受能力有所下降,建议在离婚时,用之前积累的资金还完房贷,减少各自生活负担。

      接着,需要完善自身的保障计划。方女士负担重收入低,建议增加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董先生职业可能不稳定,建议补充重大疾病险与社会保险。

      2.准备教育金:

      方女士应该着手准备未来的教育金,可以通过基金定投、教育储蓄等方式进行。

      考虑到方女士收入低的情况,建议董先生定期向方女士和女儿支付抚养费之外的高等教育金,方女士则主要负责大学前女儿的教育费用开支。

      参考近年数据,未来四年大学教育费用约为6万元左右,现在每年的中学教育费用为初中每年1万元左右,高中每年1.5万左右。具体的消费建议以及教育金积累建议如表2所示。

      3.制定投资计划:

      离异后,短期内董先生和方女士应稳健投资(见表3)。闲置的房产可以出租或出售,方女士不妨出售一套房产增加流动资产。

      在具体的资产配置方面,方女士应有七成流动资产购买低风险产品,而董先生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只需五成资产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夫妻离婚从“离”财到理财>>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