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这是当下父母教育儿女时,使用频率很高的六个字。因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然而,一些人并没有将真理深植于心。面对儿子被人“欺负”,46岁的刘丽云(化名)做出了极端的举动:雇人教训“欺负”儿子的男子,最终该男子被打死。作为母亲,刘丽云的冲动行为,必将影响孩子的内心,爱子变成了害子。
这起发生在2009年8月的杀人案件,因为“母亲替儿复仇”的特殊背景,格外引人注目。刘丽云一审被法院判处死刑后提出上诉,目前正在等待终审判决。
3日,记者走进哈尔滨市女子看守所,与刘丽云零距离对话。透过刘丽云回忆自己的“痛苦”经历,记者从她的言语之间,分明感受到她已将儿子当成生命的全部,相对于自己的“不幸”,更加溺爱儿子。“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我的儿子长大了,不再游手好闲,找到了一份工作。前几天还来看我,买了不少东西。”儿子现在的状态是刘丽云最想看到的,但是以赔上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却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现在的刘丽云,已经记不清自己当初是如何作出那个决定的了。但只要一想起当时的情景,她的脸上就会浮现出痛苦的表情。关于“欺负”儿子的男子,刘丽云说了很多细节,都是对方如何将事态扩大的。然而,在整个事件中,正是她的“以暴制暴”,完全改变了事件的最终走向。
“我儿子今年20岁,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有工作,生活也不是很有规律,经常上网吧、台球厅。作为母亲,我没有过多要求他。”刘丽云说,去年5月份,儿子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从南方回来了。对于儿子的这个朋友,刘丽云没有太多印象,她只记得不久后儿子向她转述了一些事情,“那个人刚从南方回来,儿子对他挺好的,还要请他吃饭。可是后来儿子却说这个朋友与自己过不去。”
至于为什么过不去,刘丽云没有弄清楚,“后来事态严重了,那个人把我儿子打了,后来还上门来找我儿子,点名让我儿子出去。”按照刘丽云的说法,她被激怒了,干脆以暴制暴,她花钱找了几个人,由她带路找到了那名男子,双方打斗在一起……最终那名男子被打死了。
刘丽云一审以故意杀人罪被法院判处死刑,受雇的几个人也分别被判刑。
在和刘丽云的交谈中,她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家人对她不好,“母亲经常打我,而且有时还用棒子。在我20多岁的时候,她还打我,差点把我的眼睛打坏了。”刘丽云说,因为自己长得普通,20多岁了还没有对象。“后来我想赶快找个对象,不管啥样,嫁出去就行,因为我想赶快离开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