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而推行的,虽然现在生育政策在调整完善,开始施行单独两孩政策,但专家表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然是国家的发展方略。
2月10日,全国卫生和计生工作会议将在京召开。
今年,“单独两孩”新政将在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对人口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我国是否还要继续坚持计生基本国策?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
计生国策是否还有必要
记者:2014年,“单独两孩”新政将在各地陆续启动。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是否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具备自发生育的条件?
原新:目前,我国的人口发展远不具备大幅放开生育的条件和空间。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然是国家发展方略。
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40多年努力,从根本上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势头。但也遭遇人口快速转变带来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性别结构失衡、家庭简约化、人口规模依然庞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严峻等。这表明,我国的人口还不具备大幅放开生育或者自发生育的条件和空间,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计生政策的未来作用,是在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之后修正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宏观上,调节国家人口发展的速度、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流动迁移等,以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适应;微观上,约束家庭生育行为,调节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以实现宏观人口总体均衡。
“单独两孩”带来哪些变化
记者:“单独两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原新:“单独两孩”政策属于生育政策的微调范畴,不可能改变我国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促进家庭发展。
适度增加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促使低生育率向更替水平接近。目前,我国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5—1.6(相当于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年出生人口规模可达1800万人,使得生育率更接近于更替水平,有利于人口自身协调发展。
适当改善人口年龄结构。首先,即时增加少年儿童人口。年出生人口数增加必然立即影响0—14岁人口规模。其次,延时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再次,新生育政策只会影响2074年以后的老年人口总量,但可以即时影响人口老龄化水平。2030年可降低老龄化0.4个百分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