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法 > 婚姻动态 > 同居关系纳入法律规范争议大

同居关系纳入法律规范争议大

  • 时间:2020-01-07 15:39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为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提高全社会反对家庭暴力意识,加大反家庭暴力工作力度,我国正在制定首部反家庭暴力法。近日,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已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下文是相关详细内容,欢迎阅读。

      恋爱同居暴力不属家暴

      有法收拾他

      家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家安国可安,家庭和谐至关重要。

      然而,全国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

      为切实保障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目前已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

      草案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对家庭成员实施的侵害行为。”

      有专家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同居关系以及前配偶关系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不属于家庭成员,也不受婚姻法调整和保护。但现实生活中,同居者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草案不应完全忽视。

      家庭暴力与一般暴力之间是有区别的:一是双方之间在情感和经济上具有依赖性;二是此类暴力行为反复发生,具有周期性;三是加害人实施暴力行为的动机是为了控制对方。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吟兰说,与一般暴力不同,家庭暴力中的施暴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施暴方为达到控制受害方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因此不应将家庭暴力与一般暴力同等而言。

      夏吟兰认为,家暴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同居者之间的暴力行为应该纳入反家暴法规范范围。因此,她建议草案增加规定:“具有同居关系、前配偶关系以及家庭寄养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视为家庭暴力。”

      “根据准用条款,非家庭成员的上述受害人也可以申请专门机构的庇护和人身保护令。这样既不会扩大家庭成员的概念,也便于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夏吟兰说。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唐新波提出不同意见。

      他认为同居期间的暴力,通过当事人搬离就可以解决,再涉及的不过是财产分割纠纷,不应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而且,同居关系结束后,当事人即使再有矛盾,也不需要提起离婚诉讼或变更监护人,其所受的人身和精神损害都不具有家庭暴力的特殊性,因此不宜将同居生活的人作为草案的适用对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同居关系纳入法律规范争议大>>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