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反家暴工作迈向了法治化、专业化的新高度,同时也畅通了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渠道。然而,遭遇家暴伤害后,如何鉴定取证始终是一个难题。为解决家暴界定难、取证难等现实问题,今年3月,湖北省成立了首家“反家庭暴力鉴定中心”,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专门走访了这家中心。
2016年3月18日凌晨1时许,武汉市民李某因家庭琐事与丈夫发生纠纷,被丈夫用脚踢伤面部及右臂。当天上午,她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反家暴鉴定中心要求进行司法鉴定。法医们按照《法医临床检验规范》对她的伤势进行了仔细的检验,根据检验所见及门诊病历资料,法医认定,被鉴定人当日的主要损伤为左侧颜面部、右前臂软组织挫伤;面部挫伤面积大于10平方厘米。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规定,其损伤程度为轻微伤。
“如果被鉴定人将来指控丈夫家暴,这份鉴定书就是证据。”中南医院反家暴鉴定中心主任鲁敏翔介绍道,中南医院反家暴鉴定中心依托该院的法医司法鉴定所而建设,成立于今年3月1日,这也是湖北省首家反家庭暴力鉴定中心。凡是遭遇家庭暴力的市民,都可以直接到医院来挂“反家暴”专家号,及时进行伤情鉴定,确定受伤证据。自成立以来,反家暴鉴定中心已经接待了数十位求助者。
反家暴鉴定如何进行?
在中南医院,记者看到,求助者在门诊大厅花4.5元就能挂上“反家暴鉴定”号,到位于门诊楼三楼的“反家暴鉴定中心”后,可在谈话间里与法医进行单独交流。法医同意进行家暴鉴定后,便可前往伤情评估室进行伤情测量,并拍照固定证据。
鲁敏翔表示,“反家暴鉴定”的流程和常规的法医鉴定流程其实非常相似,只不过由于鉴定对象绝大部分是女性,测量伤情和拍照环节会安排两名女法医操作。伤情测量完毕后,将把相关数据提交到医院的司法鉴定所进行分析,达到“轻微伤”以上标准的,将在5至7个工作日内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成为受害人起诉施暴者的重要证据。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暂时无法鉴定为“受伤”,鉴定中心无法开具司法鉴定意见书的求助者,中心也会为她们免费建立一份“家暴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检查、鉴定及调查的过程和数据,这样的档案同样能够成为日后维权的一份证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