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融资 > 短期融资券 > 中介机构分享短期融资券市场大餐

中介机构分享短期融资券市场大餐

  • 时间:2021-04-27 23:21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自今年5月至今的半年里,短期融资券发行已过千亿。这个新的融资渠道,受到企业普遍的欢迎,而对于为这个新品种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而言,这也意味着可享受由此带来的市场新机会:对于信用评级机构而言,短期融资券这一真正意义上的无担保企业债券的蓬勃发展,给他们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收益;对于目前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承销商而言,除了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以外,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未来混业经营局面的前哨预演。

      在信用评级这一细分市场领域,原有的领跑者继续扮演着赢家角色。“我们大概占到了46%的市场份额。”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副总裁阎衍对记者说。有关统计显示,在截止到今年11月11日已完成发行的51只企业短期融资券中,中诚信承担了其中23只的信用评级工作。阎衍说,中诚信一直致力于提供值得信赖的评级服务,在业内已获认可,此次短期融资券市场开闸,也正是公司扩大优势、长足发展的好机会。按照每只券大概10至50万的一般收费区间估算,中诚信这块的业务收入相当可观。据阎衍透露,在已经完成评级或正在开展评级的公司之中,还有一多半尚未启动发行。

      统计还显示,除了中诚信以外,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等一些老牌信用评级机构也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在首批发行融资券的几家公司中,外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承担了两家公司一共3只券的评级。据了解,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海外上市公司发行融资券可使用外资机构已给出的评级,但总体而言,短期融资券评级市场暂时还将以国内评级机构为主。而未来,随着评级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内评级公司将会遭遇到外资机构的有力挑战。

      在融资券的承销领域,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目前还是商业银行的天下,证券公司等机构暂时只能担当分销之职。这一部分的收益则更为可观,通常而言,承销团可以拿到接近融资额1%左右的承销费用。截止到11月11日,已完成发行的51只券中,承揽到最多主承业务的银行并非拥有最强大客户资源和业务网络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以9家企业一共11期融资券的主承销成绩跃居榜首。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实业及招商两家也分别以5期和3期的成绩排名靠前。四大行中,除建行主承销了7期以外,余下3家银行承销业绩并不突出。

      “这应当与各商业银行对融资券业务的重视程度有关。”一位券商债券部总经理对记者说。对于四大行而言,融资券业务提供的收入占其总收入比例太低,而且又对其贷款业务有直接冲击,这或许影响了其投入程度。而对于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有承销收入的现实吸引,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其所在金融控股集团的整体混业思路有关。

      确实,短期融资券业务,事实上就是一项最典型的投行生意,从这里开始练兵,对于银行更好适应未来的混业趋势应当是颇有好处的。“这可以看成是未来混业经营和竞争的初步尝试。”南方基金固定收益总监刘情剑也如此对记者表示。据了解,融资券主承销商之中,近期可能还会增加来自券商的面孔。可以预计,接下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可能将是未来混业竞争局面的预演。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中介机构分享短期融资券市场大餐>>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