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十多天来,关注的家暴个案多聚焦在夫妻间的暴力。现实生活中,家暴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当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可以通过剥夺监护权的方式来救济。那么剥夺父母监护权的情形有哪些?当父母的监护权被剥夺后,孩子怎么办呢?下面由巨人法务的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一、父母的监护权可被剥夺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父母离异后,其监护人资格不受影响,但父母一方或双方作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明显不利的,法院可以取消一方或双方担任监护人的资格。父母因正当理由,不能亲自履行监护职责的,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允许父母委托他人代为履行部分或全部监护职责,但父母仍是法定监护人。至于监护人的变更,我国法律规定,监护人死亡或丧失了监护能力;或者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给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近亲属可以向法院申请,由法院变更监护人,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监护人之间也可鉴定变更协议,更换监护人。
二、剥夺父母监护权的情形
《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父母存在七种恶行,法院可剥夺监护权:
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 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