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法 > 婚姻纠纷 > 再婚 > 2018年再婚夫妻生育新政策

2018年再婚夫妻生育新政策

  • 时间:2020-02-04 19:30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面对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新生儿的数量不足以及老龄化现象的严重。我国在前几年年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生育,以期加快我国新生儿的诞生缓解我国人口问题。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2018年再婚夫妻生育新政策。

      一、2018年再婚夫妻生育新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何时实施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相关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此外,每个省级行政地区还有相应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因此,需要全面落实二孩政策,需要将以上的法律修订方可。

      所以,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生效,至于具体的实施措施,地方人大将对修订《计划生育条例》,对二孩的政策的执行进行细化规定。

      全面放开二孩后,也要等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后出生的“二孩”才是合法的。

      如果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想要二孩,可要算好时间。

      二、二孩与二胎的规定

      二孩政策不等于二胎政策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会公报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允许“二孩”而不是“二胎”,例如已经生育双胞胎的夫妻就不能再次生育。

      三、2018年再婚生育新政策

      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 根据我国最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十四届人大第26次会议24日举行,当天审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

      根据草案,对于再婚夫妻,婚前只有一个子女,婚后已生育一个子女的,或者婚前有两个以上子女,婚后未共同生育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1、草案规定,对于子女病残生育,夫妻共同生育两个子女,其中一个经鉴定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2、另外,基于维护再婚家庭稳定的考虑,草案增加了一款,规定对于再婚夫妻按再生育政策生育的唯一共同子女有非遗传性病残且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再次要求生育一个子女。

      3、2017年计划生育新政策:二孩准生证

      4、未孕前去申请 一些妈妈怀孕后或者产后才去办理二孩准生证,这其实是违法的,被称为抢生,不仅需要交一些社会抚养费,而且家人也受到行政惩罚。

      此外,孩子将来户籍的办理很费劲,所以一定不要怀孕后再去办理。

      5、把握好时间 二孩的生育是有时间规定的,如果是25到28岁之间,当一个孩子年满四岁时,就要着手去进行申请了,28岁以上只要间隔2岁,也可去申请二孩指标。

      6、户口转移到一起因为申请准生证时候,要提供户口簿,此外还得去女方所在的户籍所在地获取相关材料,如果工作变动,无法得到工作的单位的申请审核证明,会遇到开具户籍证明的麻烦事,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提前将家人的户口都转到一起。

      7、准生证的换取二孩准生证不是立即下发的,它是先拥有一个生育指标,这意味着可以怀孕了,到了怀孕后几个月后,(有些地方规定6个月以后)可以拿着指标和围产保健手册和及相关要求的材料去获取二孩准生证。

      以上就是巨人法务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8年再婚夫妻生育新政策的全部内容。国家现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无疑是对中国国情的一大帮助,毕竟以前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在逐步消失,中国需要一批新生儿来带动社会的发展。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巨人法务律师。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2018年再婚夫妻生育新政策>>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