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法人 > 一般规定 > 国企赚钱无法绕开的问题

国企赚钱无法绕开的问题

  • 时间:2021-04-08 00:58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最近,一篇《谁来回答“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使得国企的利润分配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中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家最赚钱的公司年利润都过千亿,却只上缴10%的利润,其余90%的利润跑哪儿去了?

      国有企业,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属于全民所有,自然,这个问题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企业上缴的红利比例这么少,会不会乱花钱?上缴比例是不是应该多点?上缴的利润能不能更多的用于民生,从而让更多老百姓分享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呢?

      面对这些疑问,首先要搞清的是什么企业应该上缴利润。

      在国有企业中,既有国有独资企业,也有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还有上市公司。按照财政部和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国有独资企业红利的上缴按行业分三种类型,以10%、5%不等的比例收取,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上市公司则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向所有股东分红。

      以中国石油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为例,虽然去年赚取了净利润1137.98亿元,但其中45%用于派发末期股息,中国工行近几年则向财政部、汇金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了50%,分红多少,这是由股东会决定的,不是由政府部门规定的。

      其次,企业上缴多少红利是合理的。

      对于国有独资的中央企业而言,10%或5%的上缴比例是否太低呢?事实上,这个问题自《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颁布之初,就曾有争论。缴得高了,不利于企业发展,缴得低了,企业可能会乱投资,乱花钱。曾有一家金融机构花巨资请明星代言,该明星的形象与企业形象不太相称,监管部门很无奈,表示没办法管,因为是市场行为。而企业因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时有发生;垄断行业收入过高,日益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加剧社会贫富分化,更是屡遭诟病。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专家认为,企业红利上缴比例涉及到企业和国家收益的调整,不能简单的“一刀切”,应该根据行业和企业特点,考虑企业的经营预算、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整套体系,由财政部、国资委和企业一一协商。

      而要管住企业乱花钱,国家必须健全制度并加强监督和信息披露,企业也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依程序办事。

      第三,上缴的利润用来做什么。

      按照国务院2007年出台的《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规定,上缴的利润大部分将用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支付改革成本,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能不能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或者全部用于民生呢?

      专家认为,其实,不管是红利的上缴比例还是支出范围,都无法绕开一个问题:国有企业是用来做什么的?

      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国家要采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因此,国企的使命不能只是赚钱,而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和资源安全。专家认为,过去资本主义国家在兴起的时候,遇到资源不足,是用军事来做保障。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排兵布阵都是在经济上做文章,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应该走向全球,成为跨国公司,腾出国内的空间让民营企业和私人资本进入。

      由此看来,企业留存利润必须协调两个矛盾: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战略需要,是否与赚老百姓的钱产生矛盾;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否打破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否则国企赚钱为了谁的争论仍会继续。

  • 视频主讲律师
  • 推 荐 图 文
  •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