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时报》:“希望下一个生日贺梅和我们一起过”
田州法庭审理贺家上诉案(3)
多维记者徐可报导/Siegel律师说"难道因为你做某件事的时候天刚好下雨就可以说是因为下雨你才做了这件事吗。当然不可以。"他认为贺的行为可以解释为他想早日讨回女儿好一家人一起回国。 (chinesenewsnet.com)希格律师还表示法官在审理程序上有失公正。比如应该把证明贺家放弃贺梅和证明终止贺氏的父母权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分开进行。两方面的证据不应该混淆。而法庭把这两步合为一步来进行对贺家非常不公。 (chinesenewsnet.com)大卫希格律师表示2002年年初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贺氏的官司。那时候正是贺家最孤立无援的时候。直到现在大卫希格和罗秦的代表律师高登(Richard Gordon),都是在义务帮贺家打官司。他们是在"贺家团圆基金会"募款的帮助下,才得以购买必要的法庭文件,从而完成了上诉的书面报告。 (chinesenewsnet.com)多维记者在上诉庭开始的前一日电话采访了贺绍强。贺绍强目前在孟菲斯的一家福州人开的餐馆做店面经理,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用以维持家计。贺氏还生有一子一女,分别为四岁半和两岁半。妻子罗秦在家里照顾孩子。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回忆说,当去年5月,他和妻子得知父母权被剥夺之后,法官的措辞很具侮蔑性,他和妻子仿佛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他承认自己一度万念俱灰,觉得在田纳西州永远无法讨回公道。他想和妻子孩子回到中国,而妻子罗秦却一直坚定地不讨回女儿,就绝不放弃。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对帮助自己打官司而分文未取的律师大卫希格和高登感激有加,他说,是大卫的一席话,让他重新鼓起了信心。希格说,“我会一直把官司打到华盛顿的美国最高法院,直到9个最高法官看着我的眼睛对我说,正义不在你这边,我才会放弃。”(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和罗秦从贺梅两岁生日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女儿一起庆祝过生日。过去四年中,每到1月28日贺梅的生日,他们会对着贺梅的照片,为贺梅切生日蛋糕。贺绍强说,过生日的时候,本来要说生日快乐,但贺梅的生日一到,他们一家人的心情却怎么也快活不起来,“我们希望,下一个生日,贺梅就会和我们一起渡过。”
《多维时报》:剥夺父母权好比是一种极刑
田州法庭审理贺家上诉案(2)
多维记者徐可报导/在贺梅案的本次上诉中,美华协会同样以“法庭之友”的名义,对法庭表明意见。“法庭试图把贺绍强夫妇描述成为由于贺梅是女童,是没有爱心和自私的父母,把孩子带回中国,就等于让孩子去送死,是因为错误的。”(chinesenewsnet.com)负责起草该意见书的美华协会西雅图分会的Richard Bergeon告诉多维记者,“这是十分荒谬的。”(chinesenewsnet.com)Bergeon说,对中国父母来说,把孩子临时交给别人代管是可以接受的,不等于他们要放弃女儿。法官其德斯没有去考量贺氏所处的文化,而他的表述里充满了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错误认识,犯了“具有种族偏见”的错误。 (chinesenewsnet.com)美华协会的文件中举例说,法官其德斯因为贺梅之母罗秦在探望女儿时,遭到贝氏父母拒绝,双方发生争执。罗秦显得情绪激动,这被法官认为是有精神问题,因此不是称职的母亲。“如果她没有激动,就会被认为是不关心孩子。如果她表示出来,就被认为是不理性。”(chinesenewsnet.com)Bergeon说,如果上诉法庭不恢复贺氏的父母权,此案就会变成习惯法,这不仅仅对贺氏不公平,对广大生活在美国的移民家庭来说,也很危险。如果其他移民家庭的父母遇到类似情况,他们的所在国比中国的儿童死亡率还要高,他们也会面临永远失掉子女的可能。 (chinesenewsnet.com)Bergeon说,美华协会的诉求为贺梅案上诉至美国的最高法官提供了法理依据。 (chinesenewsnet.com)贝克家的律师Larry Parrish,曾对英文媒体表示,Childers的决定是有文化偏见的指责是“完全无视事实根据”,并说虽然法律专家们称自己为维护儿童权利积极呐喊,但却丝毫没有保护这个孩子(贺梅)的利益。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律师大卫希格,对多维社表示,从2004年5月,法庭决定剥夺贺氏父母权的时候,贺氏就决定立即上诉。他们在准备上诉文件时,向法庭提出了17处审理不公的法理问题。 (chinesenewsnet.com)他特别指出,贝氏指出,贺氏父母是在四个月期间没有探望贺梅,也没有交赡养费,等于主动遗弃了贺梅。大卫希格指出,贺氏夫妇从来没有想过遗弃贺梅。 (chinesenewsnet.com)贺家直到2001年1月以前,都定期去探望贺梅,在贺梅1月28日过生日的那天,两家人发生争吵。贝克家叫来了警察。贺绍强对多维记者回忆说,警察对他说,贝克家是屋主,如果他不同意,贺绍强就无法来见贺梅。正是迫于这种压力贺绍强和罗秦才不敢去见女儿而不是他们不愿意见女儿。四个月之后,贝克家就马上向法庭提出要求终止贺绍强夫妇的父母权,并领养贺梅。 (chinesenewsnet.com)并且有证据表明,罗秦曾经主动给贝氏夫妇3百元,但贝氏夫妇拒绝收取。 (chinesenewsnet.com)大卫希格在去年早些时候告诉多维记者,许多人都误以为贺家和贝克家之间的纷争是在美国法庭上司空见惯的监护权之争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在贝克家要求法庭终止贺绍强和罗秦的父母权之时这场官司就演变成了在法庭上非常罕见的"终止父母权"之争。 (chinesenewsnet.com)David Siegel对记者说,剥夺父母权在民事诉讼官司中就好比是一种极刑。美国宪法和阗纳西州州法都把人对一个小孩的父母权作为受到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要终止父母权原告一方必须提出"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明晰而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被告一方故意放弃了其父母权并且证明终止被告一方的父母权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因此法律条文本身决定了剥夺人的父母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chinesenewsnet.com)但是他指出田纳西州巡回法院法官Robert Childers在判案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明晰而令人信服"这则标准。他举例说法官认定贺绍强之所以曾经向青少年法庭申请要求讨回女儿是由于贺绍强收到了移民局寄来的催促其离境的信函贺为了千方百计留在美国所以才要讨回女儿靠旷日持久的官司来拖时间以赖在美国不走。Siegel律师认为这完全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定。仅仅因为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接近就推断一件事件是受另一件事件诱导是不符合逻辑的。 (chinesenewsnet.com)Siegel律师说"难道因为你做某件事的时候天刚好下雨就可以说是因为下雨你才做了这件事吗当然不可以"他认为贺的行为可以解释为他想早日讨回女儿好一家人一起回国。 (chinesenewsnet.com)希格律师还表示法官在审理程序上有失公正。比如应该把证明贺家放弃贺梅和证明终止贺氏的父母权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分开进行。两方面的证据不应该混淆。而法庭把这两步合为一步来进行对贺家非常不公。 (chinesenewsnet.com)大卫希格律师表示2002年年初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贺氏的官司。那时候正是贺家最孤立无援的时候。直到现在大卫希格和罗秦的代表律师高登(Richard Gordon),都是在义务帮贺家打官司。他们是在"贺家团圆基金会"募款的帮助下,才得以购买必要的法庭文件,从而完成了上诉的书面报告。 (chinesenewsnet.com)(未完待续)
《多维时报》:“我会一直把官司打到华盛顿”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NorthAmerica/2005_2_16_22_16_5_371.html
田州法庭审理贺家上诉案(1)
多维记者徐可报导/去年被剥夺对女儿贺梅父母权的孟菲斯市华人贺绍强和罗秦夫妇向田纳西州上诉法庭提出上诉。2月16日(星期三)下午1点30分,田纳西州杰克逊市的田纳西州上诉法庭就此案举行辩论。贺绍强在辩论会结束后接受多维电话访问,他说,今日的开庭意味着重新点燃了希望,让他“又有了盼头”。近三十位法律专家,对贺梅案进行了审理,认为田州巡回法庭剥夺父母权的判决不公,并以“法庭之友”名义向上诉法庭递交书面声明。 贺绍强对帮助自己打官司而分文未取的律师希格(David Siegel)和高登感激有加,他说,是大卫的一席话,让他重新鼓起了信心。希格说,“我会一直把官司打到华盛顿的美国最高法院,直到9个最高法官看着我的眼睛对我说,正义不在你这边,我才会放弃。”(chinesenewsnet.com)在两个小时内,上诉法庭三位法官听取了贺氏与贝克家双方代表律师的当庭辩论。辩论的重点围绕着贺绍强和罗秦夫妇是否应被剥夺父母权。孟菲斯大学的法律专家泽威斯纳(Christina Zawisza)代表来自芝加哥拉由拉大学(Layola University)、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凡德别尔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其他几位法学教授,在庭上发言,质疑2004年5月田纳西州巡回法院法官其德斯Childers的裁决不符合法律程序。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罗秦夫妇以及贝克夫妇都到场旁听了法庭辩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也派代表出席。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和罗秦夫妇的律师大卫·希格尔在法庭上说,贺绍强夫妇因面临财政和法律难题,在把贺梅交给一对美国夫妇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法律后果。当贺绍强夫妇试图讨回女儿时,遭到贝氏拒绝,自2000年起,双方就诉诸法律,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贺梅之战。贺梅一直与贝克夫妇生活在一起。她今年已经6岁。 (chinesenewsnet.com)居住在孟菲斯郊区的贝克夫妇从贺梅不到一个月时开始抚养她,他们称是贺家要他们抚养贺梅。试图领养这名女孩的贝克夫妇说,他们是贺梅唯一认得的父母。 (chinesenewsnet.com)贝克家的律师帕里什(Larry Parrish)告诉三位法官,贺绍强夫妇是持临时签证进入美国的,他们打抚养权官司,只是希望借此来帮助他们继续留在美国。 (chinesenewsnet.com)据估计,上诉法庭将在数周后就贺梅归属何家做出书面裁决。美联社当日的报导说,贺梅案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chinesenewsnet.com)法律专家:贺氏不应该被剥夺父母权 (chinesenewsnet.com)贺家决定上诉之后,来自芝加哥拉由拉大学、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凡德别尔大学和孟菲斯大学的法律专家等近三十位法律专家,对贺梅案进行了审理,并以“法庭之友”名义向上诉法庭递交书面声明,表示“选择自己的孩子在哪个国家生活是孩子的生身父母受宪法保护的权利。”(chinesenewsnet.com)多维记者采访了关注此案的法学教授,芝加哥拉由拉大学“儿童法律门诊”主任波尔(Bruce Boyer)。 (chinesenewsnet.com)波尔对多维记者说,经过对此案的研究,他和其他若干法学专家们发现,在2004年5月的判决中,田纳西州巡回法院的法官其德斯(Childers)做出剥夺贺绍强和罗秦夫妇对贺梅的父母权的判决不符合法律程序。 (chinesenewsnet.com)波尔指出,父母权受到美国宪法保护,美国宪法限定了各州在剥夺父母权方面的能力。在法官做出剥夺父母权的裁决时,必须要按照如下程序,首先判定生身父母是否为称职的父母;比如,父母对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构成威胁。如果生身父母不称职,才可以去比较两个家庭,考量哪一个生长环境更适用于孩子。 (chinesenewsnet.com)波尔发现,贝氏一方出示的证据并没有证明,贺绍强夫妇不是称职的父母,而法官其德斯参考贝氏夫妇提出的,贺梅一旦被归还给贺家,就会被带回中国。贺家有三个孩子,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他们的子女不能享有和常人一样的医疗和教育福利。中国的女童死亡率比男童要高,回到中国后,贺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其德斯裁定,生活在孟菲斯市郊的白人夫妇贝克有能力给予贺梅更为安逸的生活条件,因而对贺梅来说,贝氏夫妇是更好的父母。 (chinesenewsnet.com)波尔说,“法官不可以因为不喜欢生身父母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在哪个国家生活,信奉何种宗教,遵循何种习俗,就剥夺他们的父母权。”他接着说,“因为这些都是父母受法律保护的权利。”(chinesenewsnet.com)法律专家们向上诉法庭提交的书面意见中,还将贺梅案和1999年发生的古巴男孩埃连案相类比。随母亲偷渡来美的古巴男孩埃连,母亲在偷渡时溺水丧生,埃连在古巴的生父和他在古巴的亲属,都在争夺埃连的抚养权。由于美国法庭裁定埃连的父亲称职,所以驳回了埃连亲属的请求。埃连的美国亲属说,埃连留在美国会有更好的生活。 (chinesenewsnet.com)波尔说,他自己之所以决定加入孟菲斯大学Christina Zawisza等多位教授的行列,从法律程序的角度对上诉法庭说明低级法庭审理此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让上诉法庭知道,“关心此案的不仅仅是田纳西州,还有外州的法律届人士。”(chinesenewsnet.com)波尔敦促上诉法庭尽快做出裁决,因为事关系到一个未成年人的命运。他说,不管上诉法庭的最终结果如何,希望能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哪些是法官应该做的,哪些是他们不该做的。做了错事的法官不应该继续留任。”(chinesenewsnet.com)(未完待续)
多维追击:贺梅案贺方上诉,2月16日法庭激辩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NorthAmerica/2005_2_16_18_12_23_647.html
多维记者徐可报导/去年被剥夺对女儿贺梅父母权的孟菲斯市华人贺绍强和罗秦夫妇向田纳西州上诉法庭提出上诉。2月16日(星期三)下午1点30分,田纳西州杰克逊市的田纳西州上诉法庭就此案举行辩论。
在两个小时内,上诉法庭三位法官听取了贺氏与贝克家双方代表律师的当庭辩论。辩论的重点围绕着贺绍强和罗秦夫妇是否应被剥夺父母权。孟菲斯大学的法律专家Christina Zawisza代表来自芝加哥拉由拉大学、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凡德别尔大学的其他几位法学教授,在庭上发言,质疑2004年5月田纳西州巡回法院法官Childers的裁决不符合法律程序。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罗秦夫妇以及贝克夫妇都到场旁听了法庭辩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也派代表出席。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在辩论会结束后,在电话中告诉多维社,今日的开庭意味着重新点燃了希望,让他“又有了盼头”。 (chinesenewsnet.com)贺绍强夫妇在女儿出生后不久由于被官司和经济问题困扰,把女儿交给贝氏暂时领养。当贺绍强夫妇试图讨回女儿时,遭到贝氏拒绝,自2000年起,双方就诉诸法律,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贺梅之战。贺梅一直与贝克夫妇生活在一起。她今年已经6岁。(chinesenewsnet.com)据估计,上诉法庭将在数周后就贺梅归属何家做出书面裁决。
美联社:田州法庭审理贺家上诉案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NorthAmerica/2005_2_16_18_50_7_15.html
多维社记者吴伟编译报导/田纳西州上诉法庭2月16日下午开始审理贺梅案的上诉,由三个法官组成的上诉法庭当天听取了双方的辨论,但法官没有表示将何时作出最后裁决。美联社说,这场以6岁中国女孩贺梅为中心的长达5年的抚养权争夺战,已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联社的最新消息说,贺绍强和罗琴夫妇的律师大卫.希格尔在法庭上说,贺绍强夫妇因面临财政和法律难题,在把贺梅交给一对美国夫妇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法律后果。(chinesenewsnet.com)报导说,居住在孟菲斯郊区的贝克夫妇从贺梅不到一个月时开始抚养她,他们称是贺家要他们抚养贺梅。试图领养这名女孩的贝克夫妇说,他们是贺梅唯一认得的父母。(chinesenewsnet.com)美联社还在报导中简单回顾了贺梅案的经过,称贺绍强夫妇从2000年5月起便开始寻求要回自己的女儿。(chinesenewsnet.com)当天庭审结束后,罗琴离开法庭时,哭着用英语说,她的唯一的渴望就是“带着我的女儿一起回中国”。美联社说,三名上诉法庭的法官当天并未表示,他们将何时对此案作出裁决。(chinesenewsnet.com)报导说,贝克家的律师帕里什告诉三名法官,贺绍强夫妇是持临时签证进入美国的,他们打抚养权官司,只是希望借此来帮助他们继续留在美国。(chinesenewsnet.com)贝克夫妇在离开法庭时,把贺梅描绘成一名普通和幸福的女儿,称她完全不知道正围绕着她所引起的抚养权争夺案。贝克说:“我个人认为出庭的许多朋友都是贺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