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法 > 家庭暴力 > 家庭冷暴力如何认定

家庭冷暴力如何认定

  • 时间:2020-01-17 17:28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如何认定?本文通过案例讲解家庭冷暴力的含义和法律规定,当遭遇家庭暴力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推荐阅读:

      家庭

      家庭暴力损害赔偿的要点

      “一年多了,我与丈夫几乎每天都说不上一句话。起初,我常想和他沟通,可他却一再忽视我的存在,不理不搭,我根本就没办法将话说下去。现在,我整天痛在心里,精神快要崩溃了……哪怕是他愿意和我吵一场,我也心甘啊!”笔者在一周前接访时,一位女士如是说。

      其实,这种现象远非个别。

      这就是夫妻间的“家庭冷暴力”。这种“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在产生矛盾时,虽没有拳脚相加、头破血流,但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表现为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

      丈夫王某与妻子钟芳(均为化名)是在10年前走进婚姻殿堂的。王某随着事业有成,他的地位高了,腰包鼓了,脑子也活了。而钟芳难免“人老珠黄”,王某怕招来“陈世美”的骂名,影响自己的形象和仕途,虽有心离婚再娶,但又不敢提出。为迫使钟芳先提出离婚,造成自己也是迫于无奈的假象,王某一方面故意不与钟芳沟通,对她不理不睬、视而不见,即使说上一两句话,也是言语攻击、暗藏威胁;另一方面限制钟芳的生活范围,在家也无端挑剔,甚至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不与钟芳过夫妻生活。冷漠、疏远、压抑、怨恨、敌意,使钟芳慢慢对王某失去了感情、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好诉请离婚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虽没有对钟芳实施肉体伤害,但其行为主观恶意明显,且已实际造成钟芳精神痛苦,构成家庭暴力。遂在判决准予离婚的同时,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之规定,判决王某赔偿钟芳精神赔偿金20000元。

      应该说,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尽管《婚姻法》第四十六条仅规定“实施家庭暴力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其中没有说明是否包括“家庭冷暴力”,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已经将家庭暴力界定为,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其中表明:家庭暴力除身体虐待外,还包括言语虐待、心理虐待等“精神”方面的虐待,本案中的情形是与之吻合的:

      冷暴力的表现

      1、王某实施的“家庭冷暴力”属于“其他手段”。一般来说,言语虐待是指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他人,表现为吼叫、谩骂、讽刺、挖苦、不理不睬等。心理虐待则是指不实的指控对方、禁止对方上学或工作、阻止对方探视亲人、嘲笑侮辱对方的朋友、责备或冷漠以对。王某把自己应尽的义务当作随心所欲的权利来行使,对钟芳不理不睬、视而不见、言语攻击、三年不与钟芳过夫妻生活等极端行为,既是一种言语虐待,也是一种心理虐待。

      2、钟芳已受到“家庭冷暴力”的伤害,至少也是“一定伤害”。家庭冷暴力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的情绪的破坏性打击;长时间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产生多种身心疾病,危及神经、血液循环、消化、内分泌等重要系统。如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和睡眠障碍等,也会逐渐加重、恶化。王某具有利用“家庭冷暴力”伤害钟芳的直接故意。即他明知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钟芳无法忍受并伤害夫妻感情,但这恰恰是他所希望的结果,也是他的目的所在,其恶意十分明显。而钟芳也正是基于此才慢慢失去感情、失去信心,被迫诉请离婚。已尽心尽力的钟芳,对婚姻的破裂并无过错。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家庭冷暴力如何认定>>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