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法 > 家庭暴力 > 反家暴还需制度推进

反家暴还需制度推进

  • 时间:2020-01-17 17:23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只有当剥夺了施虐者的监护权之后,还有充分的社会监护和国家监护兜底,这一国际通行的反家暴惩戒措施才可能成为司法的常态

      3月13日,南京“虐童案”被告人李征琴刑满出狱。在监狱门口,李征琴与前来迎接“妈妈”的养子施某某及其生母张女士抱在一起痛哭。这一幕,不仅对当事人来说五味杂陈,对不少围观者来说怕也是格外纠结。当初在网上痛斥养母虐童,在审判阶段坚持严惩凶手,往大了说是要促成司法公正,往小了说是要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但在虐童养母得到刑罚矫治之后,一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重又笼罩过来。

      去年3月31日晚,李征琴因认为施某某撒谎而对其进行抽打,造成施某某体表150余处挫伤,经司法鉴定构成轻伤一级。此事被网络曝光后,舆论大哗,司法也迅速介入。去年9月30日,南京市浦口区法院认定李征琴故意伤害罪名成立,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

      官司总有结案日,而生活还要继续。被虐儿童施某某哭着抱住养母,其生母甚至给施虐者下跪自责,这背后的价值冲突与道德纷争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孩子还小,不能理解法律对家暴的介入尺度,实属正常。在施某某生母眼里,李征琴的出刑入罪究竟是罪有应得,还是莫大的委屈,也只有她知道。

      自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十多天来,各界关注的家暴个案多聚焦在夫妻间的暴力。现实生活中,家暴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在家庭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中国,较之个体更为独立的西方社会来说,反家暴更为迫切,也更为复杂。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子女虐待年迈的父母,在一些法治成熟国家,有剥夺监护权这种常见的救济方式。但在中国,监护权的剥夺是个并不容易作出的决定。

      所以,当有专家提出“怎能让受虐儿童与施虐者继续生活?这岂非重新送羊入虎口?”时,可能在惩戒加害人和有效保护受害人方面是有道理的,但这种理想层面的“合理”往往不敌实际操作中的“合理”。就算马上修法,大幅扩宽剥夺监护权的适用范围又怎样?

      剥夺监护权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监护人较之虐童者更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只有当剥夺了虐童者的监护权之后,还有充分的社会监护和国家监护兜底,这一国际通行的反家暴惩戒措施才可能成为司法的常态。

      对反家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制度推进。南京“虐童案”是一个标本,它让众多围观者看到了司法介入家暴的积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司法无用论;它也让众多围观者看到了司法介入家暴的种种局限,从另一个视角提醒了我们也应警惕司法万能论。司法的能与不能,在于介入的尺度,也在于配套制度的跟进。

      (原标题:反家暴,还需更多耐心和制度推进)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反家暴还需制度推进>>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