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首个“婚后培训班”在沪开班,而社会上还出现了所谓的“找老公培训班”,使得恋爱婚姻知识培训在网上被炒得纷纷扬扬,评论不断。有网友评论:“哪有这样调解的?家里的事就应该在家里解决。”也有人说:“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我的那位已经另有新欢,再说,我也不认为参加了这种班就能保证他不变心……”培训真能帮助解决恋爱婚姻问题吗?为什么时代进步了,人们反而无法自主婚姻大事了?
心灵闯关
现代人不只是希望一路走过来,他们还需要这一路上繁花似锦、少走弯路。他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会远远超过父辈,他们既要浪漫,也要现实,既要白头到老,也要自由洒脱。客观上看,这种对生活品位的要求,无可厚非,也体现了时代特色。所以,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培训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夫妻的家庭沟通技巧是“觉察”和“反省”
站在心理学角度,婚姻大事的确需要“培训”,其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最佳方式应该是沟通———包括谈恋爱时的浪漫沟通、初婚的蜜月沟通、出现摩擦时的谅解沟通、七年之痒时的感性沟通以及三口之家的亲子教育沟通……这些沟通统称磨合。
实际上人人都可以学到一种最方便易用的家庭沟通技巧。
“沟通”的前提,是夫妻出现矛盾时。当一触即发之刻,克制的有效方法,就是“看”自己的呼吸。也有人曾建议此时要在心里数十下(或一百下),道理是一样的。但“观呼吸”更有利于调整身心,面对现实,并保证自己能够尽快冷静下来,而冷静是理智的前提。
恢复理智后,换一个角度审视事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跳出来”看彼此的互动。这就好比孙悟空常常做的游戏———一旦被妖怪捉住后,(身体的)外壳还在原地,“真身”已经飞走了。夫妻间不妨也常做做这种训练,每当交流时,学着“站在一旁”看着彼此,当然,此时的眼睛是作废的,必须用心去完成这一切。这也是心理学上觉察的方法,也是国学中反省(内观)的基本功。
当你真的“跳出来”后,再看一切都是游戏,都不会太认真,然而,此时的你会诞生出一系列智慧的方法,这也就是“定能生慧”的含义。需要强调的是,每对夫妻关系都不一样,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最能够对症下药。因此在“培训”中,应该因人而异,因每一对夫妻关系而自我选择。
常在路上开车的人都有一种体会:迷路时非常着急,很容易走冤枉路或出事故。而此时,若有一个地图,或有个当地人能指点迷津,就有可能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其实在夫妻矛盾时,就好比是迷路时的发作,地图和指路人就好比是“跳出来”的自己,他/她当然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妻被爱”“夫被认可”
老实讲,夫妻之间的大部分交流都是“讲不清道理的”,因为从家庭关系的角度看,他们本是一体两面(感性和理性)的对话。妻子代表感性,所以她在表达时常常比较任性,也不太考虑后果,此时,先生如果能够“跳出来”看,即刻就会体会到妻子的“撒娇”,撒娇时,当然不太讲理。由此,智慧的先生看到的再不是发作的怨妇,而是一个因无助和委屈而依赖自己的“小女孩”。那么,先生就会以一颗父兄的心去接纳和包容妻子的发作。试想,父兄对女儿(或妹妹),当然是无条件接受一切的,同时,妻子也会因此而“软下来”,在“父兄”怀里,再强大的女人也是孩子。
但妻子也要懂得,先生代表理性,发作时,如果妻子也能够“跳出来”,就会看到先生在口若悬河、貌似强大地证明自己。由此,智慧的妻子看到的再不是蛮横无理的先生,而是一个因屡屡受挫而向自己倾诉痛苦的“小大人”。那么妻子就会以一颗母性的心去接纳和理解先生。母子关系作为人伦间第一亲情,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因此,妻子若能端一杯茶放到先生面前,或拉把椅子坐在他身边微笑着倾听,以和蔼的表情体现出对先生的认可和尊重,那么,先生的情绪也会自然平和下来。
总之,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妻子需要被爱,先生需要被认可),并用二人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肢体互动和情绪交流)贯穿其中,学会“跳出来”审视当下发生的一切,不仅会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而且保证实现白头到老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子关系、婆媳关系、手足关系及各种人际关系,才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