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网络遗嘱是遗嘱网站提供的服务,用户可以将遗嘱扫描件、遗愿、财务信息等重要信息放在经过加密的网络保管箱内,当用户意外去世后,网络保管箱内的数据会转交给用户事先设置的联系人。但是,这类网络遗嘱不同于立遗嘱,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人人都有意外,把一些现在不能说的、不好意思说的话在网站‘寄存’起来。万一哪天不在了,能让对方看到,可以给自己减轻点遗憾。”年仅26岁的安徽合肥市民丁小姐告诉记者,她最近打算立一份这样的“网络遗嘱”,给生命做个“备份”。
丁小姐所说的“网络遗嘱”是一个信息存储和传递平台。用户可以将遗嘱扫描件、遗愿、财务信息等重要信息放在经过加密的网络保管箱内,当用户意外去世后,网络保管箱内的数据会转交给用户事先设置的联系人。
立遗嘱,在传统观念里是件挺不吉利的事,但“网络遗嘱”网站却意外走红。那么,这种“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个人信息又是否具有安全保障?
安徽万人网络“立遗”
记者登录了提供该服务的遗嘱网站。根据网页提示,用户须先购买一个类似网络硬盘“云保管箱”,可以通过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保存遗嘱备份、记录财物信息以及情感心事、工作数据等。保管箱根据保管年限计费,起步价是1年59元。
据该网站客服人员介绍,用户需要设定一个登录网站的期限。一旦超期“失联”,网站就会启动核实程序,给用户发邮件、短信或是打电话。确认用户死亡后,网站就会把用户留在保管箱内的资料发给其指定的人员。
因为类似于飞机“黑匣子”,很多网友把“云保管箱”形象的称之为“人生黑匣子”。据了解,该网站在全国目前约有30多万用户群,其中安徽有1万多人。用户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一线城市会员居多。
不少市民表示愿意尝试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以及身边朋友,他们对于这种新型“网络遗嘱”方式大多表示不排斥。
“马航失联、岁月号沉船事件发生后,让人感觉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多做一手准备也没什么不好。”市民王先生说。
“我更愿意把‘遗嘱’网站看做是寄托情感的‘树洞’,可以让人尽情倾诉。”刚走出校园就业的小陶说,她有机会愿意尝试一下。
记者注意到,该网站首页有最新消息称:马航载154名中国人航班MH370失联,根据媒体公布的名单,经过网络遗嘱网反复确认,最终发现一名用户正是马航失联者。
不过,网站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用户身份只能靠他自己填写的信息去确认。而使用者是否和真实身份相符很难确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