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家庭暴力成为婚姻投诉的三成,而家暴受害者女性居多,超九成。鲤城法院布置温馨的家事调解室,旨在唤醒亲情,化解家庭矛盾。法院送达人身保护令,为受害者构筑安全保护伞。
九成受害者为女性
如何制止关键在于“第一次” 面对家暴勇敢说“不”
近日,本报关注我省正式启动反家暴司法宣传活动,而我市法院创新举措,在反家暴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联合多部门合力反家暴、对受害者发出人身保护令等。
那么,我市家暴现状如何、受害者应怎样进行维权?昨日,记者调查发现,家暴仍是我市妇女维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若遭遇家暴可向妇联、公安、法院等部门求助。专家提醒,制止家暴关键在于“第一次”,受害方要勇敢地说“不”。
现状:九成受害者为女性 尚无专门法律制约
婚姻投诉三成因家暴
“现在家庭暴力问题日趋凸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市妇联权益部陈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年来妇联系统受理的信访件看,家庭暴力投诉占很大比例,表明目前仍有不少家庭暴力案件发生。数据显示,2014年信访量居首位的是婚姻家庭类,总共326件,其中家庭暴力占40%;今年第一季度信访量居首位的还是婚姻家庭类,总共70件,其中家庭暴力占33%。“家庭暴力仍是我市妇女维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记者从有关资料了解到,我国家庭暴力90%以上的受害人都是女性,而30岁—45岁妇女则成为家庭暴力的高危人群。从各地的数据看,涉及家暴投诉占婚姻家庭类投诉总数的比例均在30%以上。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
外来家庭报警投诉居多
那么,在我市的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者是如何处理的呢?陈部长表示,受害者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隐忍,另一种是报警或者到市妇联维权部投诉。而她们接到投诉后,会联系当地妇联去调解,情况严重的会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她们起诉。
陈部长说,她们接到的投诉大部分发生在外来打工者家庭,而本地的相对较少。本地家庭大多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而且,家庭暴力发生后,亲戚朋友会及时介入调解,因此前来投诉的不是很多。外来打工者因为环境原因,发生了家庭暴力后周围较少有亲戚朋友可倾诉,所以就把妇联当成了避难的地方或者倾诉的对象。
专门法律仍旧呼之未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