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省城各区曾先后出台优惠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近日,记者走访了省城几处大学生创业基地发现,个别创业基地略显冷清。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表示,除了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最需要的还是创业经验上的指导。
部分基地门庭冷落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合肥市庐阳区位于市府广场附近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在一栋写字楼内,记者向保安打听创业基地的具体位置,起初保安表示不知道有这个地方,随后到来的另外一位保安翻看了一些资料,才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基地就在该栋大厦的9楼。见记者要上楼,保安特意强调了一句“不一定有人。”
记者来到大厦9楼,虽然已经是上午10时许,记者却看到创业基地大门紧锁。隔壁一家公司的前台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创业基地很少有人来,有时候连续半个月都见不到人。
昨天下午,记者又来到位于南二环与宿松路交叉口附近的大学生创业大厦,这栋4层楼高的大厦目前还处于预约阶段。负责招租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来这里预约登记的大学生创业者总共只有20来个,不是很多。
经验指导最为实在
合肥工业大学的大三学生小魏已经开始创业有半年时间了。从事电子商务的小魏告诉记者,他最开始也参加过一些大学生创业培训,可培训内容不是励志鼓舞信心,就是教创业者如何办理一些手续,“这样的培训对大学生创业其实帮助不算太大”。小魏说自己最缺的是成功创业者的管理经验,他在公司最初确定销售对象时就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最后还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解决的。
常青街道大学生创业大厦负责预约登记的张姓工作人员坦言,由于受条件限制,目前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的培训也多是基于创业流程等方面的。
记者还了解到,省城不少针对大学生开办的创业基地对创业项目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不一定能够符合每个创业者的需求,如何在政策和帮扶措施方面做到“完美对接”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