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站[切换]
热门城市 ABCDE FGHJ KLMNP QRSTW XYZ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法律顾问  案件委托 城市加盟 律师入驻 律师咨询 :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融资 > 融资租赁 > 三十而立中国融资租赁业依然“青涩”

三十而立中国融资租赁业依然“青涩”

  • 时间:2021-04-27 23:34   纠错   免费法律咨询
  •   [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一个悖论,它没有信用,还要贷款给它。”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屈延凯认为,对中小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让它抓住机会赚钱;它无力购买设备,又没有信用贷款,那就购买设备租给它;有了租赁信用,就可以逐渐积累贷款信用。“租赁信用的风险远远小于信贷风险,特别是厂商的租赁公司,一旦交不了租金,设备还在,余值还在,不会有100%的损失。” ]  满打满算,从1979年提出创办国际租赁业务起,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已到而立之年。不过,令租赁界人士难堪的是,在不少专业场合,很多其他金融行业人士对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概念依然模糊甚至全然不知。30年的探索竟如此“青涩”。  上世纪80年代,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用外资的重要窗口,中外合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一度繁荣。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受国企改制、担保失效、汇率剧变等因素的影响,几乎整个上世纪90年代,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都被沉重的欠租所困扰,其间金融租赁公司还经历过大整顿和重新注册。  进入21世纪,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开始复苏。目前各类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超过150家,可承载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达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交易额迅猛上升,去年已超千亿元。不过,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渗透率(租赁交易发生额与社会设备投资总额之比)仍不到3%,而发达国家租赁渗透率均超过25%,美国更是超过30%。  在发达国家业务规模与银行信贷相当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在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促增长、解决信贷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难之时,出现大有可为的空间。“应该从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在宏观调控指导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的层面上,来认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市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下称“租赁业协会”)常务副主席屈延凯表示。  “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行业必须要找到它的本质。不只看作贷款中介,而要增加资产价值,做到差异化。”Alta咨询公司合伙人周剑振认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资产回报率会远远大于国际平均水平,国际上是12%~16%,中国会多1倍都不止。”  1 市场门槛太高  屈延凯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市场的体系远不够完备,因为门槛太高。  银监会规定,金融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亿元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商务部规定,外商投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根据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内资租赁企业从事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的规定,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应满足:2001年8月31日(含)前设立的内资租赁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应达到4000万元,2001年9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设立的内资租赁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应达到17000万元。  “门槛太高,阻碍了轻型的、地区性的、专业型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屈延凯说,目前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主要业务都集中在大型设备上,如飞机、轮船等。  屈延凯认为,内资租赁企业已经可以直接铺开。外商投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已依法按正常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办理,内资企业从事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或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司还是按试点管理办法与有关部门联合审批,这就存在市场准入门槛不一。  周剑振认为,中小业务才是核心,因为中小企业更加缺乏信用资源,获得银行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更差。但是,银行主要是按照类型来确定风险级别,难以了解到各个主体的特性。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一个悖论,它没有信用,还要贷款给它。”屈延凯认为,对中小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让它抓住机会赚钱;它无力购买设备,又没有信用贷款,那就购买设备租给它;有了租赁信用,就可以逐渐积累贷款信用。“租赁信用的风险远远小于信贷风险,特别是厂商的租赁公司,一旦交不了租金,设备还在,余值还在,不会有100%的损失。”

    网站声明:巨人法务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该篇文章<<三十而立中国融资租赁业依然“青涩”>>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反馈渠道]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关于巨人法务

    巨人法务版权所有 2015-2020 苏ICP备15040257号-6 公网安备 44017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苏B2-20160586